2009年6月5日星期五

由一德以至十德

由一德以至十德

德教只是以「德」教人, 只有一心一德而已, 但是为什么要列成十德作纲领而分出许多名称呢? 这是初学入德很多不明白的人的疑问, 我们的解释的! 举天下之大, 举人类之众多, 举事物的复杂, 当然不是一言, 一人, 一事, 一物, 所能代表比拟的, 人们诚祗有「一大德」而包含所有一切德目的信仰, 但为容易分别此一大德中各种适合人类行为而取作规矩的缘故, 我们必需把它分别为若干种类以为提纲契领之需, 所以便有德教十大纲领的划分了, 此十德合之仅一德, 而扩之可以再成为许多名称, 以至百德, 千德, 万德了, 举一例来说: 应该说是而说是便是德, 不应该说是而说非亦是德, 点头点得当便是德, 点不当便是不德, 所以来亦可以说德, 去亦可以说德, 敬可以说德, 不敬可以说德………问题只是当与不当而已, 好像「大义可以灭亲」 , 「忠」「孝」不能两全, 「好生固然是大德」 , 「杀身亦可以成仁」 , 救人固然可以为德, 杀不仁亦可以为德──在人类生活与文明日趋发达与繁杂之时, 对於人生行为的「德」与不德, 是随时代, 随潮流, 随环境, 随关系而有是非得失不同的, 所以有千德万德之分是不会夸大的, 不过我们所必需注意的, 便是德的根源, 我们能够把德的根源认明清楚, 不论它是由德而演成十德, 由十德而分出百德, 由百德而分出千德万德, 我们仍可由万德千德而归化成百德十德以至一德, 而总称「德教」了, 所以, 奉行德教和信仰德教的人, 必需明德教中十大德目的意义, 然后可以左右逢源, 可以因时, 因地, 因人, 因物而适应环境, 履行为人处世的大道──德教 ──而无所不通, 无所不利了, 至於因一德而分数德, 或由数德而归合一德, 那末, 便是所谓殊途而同归, 或同归而殊途而已, 我们除在上章把十德的纲领详为列出外, 现在再把历代所称的德目根据各种书籍所载, 附录在下面, 以便参考。

一 德

这是德教的中心, 统万德而。 纯一之德, 亦即是「一心一德」的德, 诗经: 「天生蒸民, 有物有则, 民之秉彝, 好是懿德」的德, ──书经云: .「惟尹躬暨汤, 咸有一德」 。 又云「咸有一德, 克享天心」后人多用为君臣合德之意而言「一心一德。 」至於老子之道以德, 故著道德经, 耶稣基督教的「博爱」和佛教的慈悲皆可以称为一德, 亦可一心一德之德也。

二 德

上言一心一德, 但是如果说为「一心二德」便是指「人立德不定, 或是做事不专了」 。 至於易云「一阴一阳之谓道」 , 道者理也, 亦即德也, 阴德与阳德为二德, 柔德和刚德亦可说是二德, 孔子以忠恕违道不远, 忠, 恕二德也, 孟子见梁惠王谓: 「王何必日利, 亦有仁义而已矣, 」仁义二德也, 古者以「仁爱」。 「忠孝」「仁义」「忠义」「仁智」「忠信」「孝友」「礼乐」 , 「礼义」……等二字连称者, 重之也, 不只是说二德而已, 举二德而着重以「德」的意思, 但亦可因对人对事对时间等种种的不同而独注意於此二德的名称, 至於回教的真理是慈恕, 那便是以慈恕二德包括各德, 谓之二德固可, 谓之一德亦无不可也。

三 德

书经言三德, 一日「正直」二日「刚克」三日「柔克」中庸的三达德 便是「智」「仁」「勇」 。 童子军的徽 章以「智仁勇」亦即此三达德为服务 精神的缘故! 书经三事「正德, 利 用, 厚生。 」三德也, 吕氏童蒙训以 「清」「惯」「勤」为当三事, 三德 也。 老子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 慈, 二日俭, 三日不敢为天下先三宝 三德也。 又如佛教以戒 (止恶防 非) , 定(集中精神)慧(廓清我 是)亦可以说是三德的事。

四 德

易经以元, 亨, 利, 贞为四德, 易乾卦云「君子行此四德者, 故日乾, 元, 亨, 利, 贞。 」又小学以孝, 悌, 忠信为四德, 孔子以文行忠信亦称四德; 孟子以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, 羞恶之心, 义之端也, 辞让之心, 礼之端也, 是非之心, 智之端也。 」四端者即四德之端也; 后汉书云「如有四德, 一日妇德, 二日妇言; 三日妇容, 四日妇功。 」此皆四德也。

五 德

书经牧誓: 「重民五教」五教即五伦之教, 孟子: 「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, 夫妇有别, 长幼有序, 朋友有信」白虎通: 「五常者何, 仁, 义, 礼, 智, 信也!」五常亦是五德也。 邹衍以五行之德, 为王者受命之运, 如少昊以金德, 伏羲以木德, 颛项以水德, 尧以火德, 黄帝以土德等, 后世帝王, 乃附会此说; 礼记: 玉有五德, 温润而泽, 仁也, 缜密以粟, 知也, 廉而不划, 义也, 垂之如坠, 礼也, 子尹旁达, 信也。 韩诗外传, □有五德, 头戴冠者, 文也, 足传距者, 武也, 敌在前敢斗者, 勇也, 见食相告者, 仁也, 守夜不失者, 信也。 陆机言蝉有五德, 文, 清, 廉, 俭, 信, 是也。

六 德

周礼以知, 仁, 智, 义, 忠, 和, 为六德, 又以乐有六德, 谓圣人作为跳, 鼓, 榕, 揭, 埙, 篪此六者, 德之音也。 德典: 不欺不伪不贪不妄不骄不怠为六德。 新书「人有仁义礼智信之行, 行和则乐, 与乐则乐。 」故以五德加乐为六德。

七 德

礼记云「明七教以明民德。 」七教者, 父子, 兄弟, 夫妇, 君臣, 长幼, 朋友, 宾客也。 又左传以禁暴, 戢兵, 保大, 定功, 安民, 和众, 丰财为七德。

八 德

孝, 悌, 忠, 信, 礼, 义, 廉, 耻, 谓之八德。

九 德

书经以「宽而粟, 柔而立, 愿而恭, 乱而敬, 扰而毅, 直而温, 简而廉, 刚而塞, 疆而义」 , 谓之九德, 其中之六德日六德, 其中之三德日三德。 又以「一忠, 二慈, 三禄, 四赏五民之利, 六商工受资, 七祗民之死, 八无夺农, 九足民之财。 」为九德。

十 德

德教纲领以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、仁、智、为十德。 礼: 父慈, 子孝, 兄良, 弟恭, 夫义, 妇德, 长惠, 幼顺, 君仁, 臣忠, 为十义, 亦十德也。

当然, 所谓一德, 二德, 三德 ………以至十德, 当然不止有上面每种所叙的范围, 举人类悠长而难以确定若干万年的进化历史, 其随的所称的德目名称, 是很不容易一一而枚举出来的, 所谓挂一漏百, 曩人所病, 我们因便列出, 举一隅而以三隅反, 那是有望於读者的博闻了。

资料来源:http://www.dejiao.net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